家人罹患失智症 5件你能幫忙的事

失眠、憂鬱、身心症、專業心理諮詢

一個台中人安全且暖心的避風港,幫助您卸下重擔、迎向輕省自在人生

黃維德編譯  2017-05-27 天下雜誌 Web Only 

我們應對任何疾病的模範模式是:關心、支持,以及全心的照顧和治療。可惜,對於患有阿茲海默症與其他形式失智症的人來說,情況完全不同。 控管失智症的專家極為缺乏,也幾乎沒有志工能協助民眾。

縱使大多數人都有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親人或朋友,這些缺口依舊存在。 失智症的初期癥狀十分不明顯,很容易就會錯失或忽視,診斷的確定性亦不如許多癌症,因為我們不常取出大腦組織樣本進行分析。 依衛生福利部(民國100年)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以及內政部105年9月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共305萬1893人,其中輕微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有56萬3147人,佔18.45%;失智症人口有243,430 人,佔7.98%。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人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身為老年精神科醫生和記憶中心的負責人,《生命永不落:一個心理醫師追尋老化意義的旅程》作者:艾格洛寧(Marc Agronin),常常見到民眾拋棄患有失智症的朋友或家人,對此也格外擔心。 拋棄可能是出於恐懼、不知情,甚至是擔心失智症會傳染這樣的迷信。另一項原因,就是年老和精神疾病的負面刻板印象。 「失智症」一詞亦遭誤用,用來指稱瘋狂或危險之人。它就像是50和60年代的癌症,只能竊竊私語,有時也不會告知患者。這樣的態度,造成有些人會嘲笑失智症患者,並將他們排除於社群或家庭活動之外。 然而,我們卻忘記,他們是我們的親人、朋友、鄰居,甚至有可能是我們自己。

 我們還沒有辦法治癒這樣的疾病,但我們仍舊還有許多事可以做,可以協助打破這種避之唯恐不及的負面行為,以免影響失智症患者的照護,以及他們和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艾格洛寧建議家人、朋友可以採行下列5種基本策略: 

1.學習此疾病的相關知識失智症(亦稱神經認知障礙)為腦部傷害造成的認知障礙;其形式相當多,並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只有受過訓練的醫師,才能在完整的評估之後做出精確的診斷。 

2.找出仍舊存在的能力記憶或其他認知能力出現障礙,不代表沒有興趣、技能、渴望等諸多能力;依循這些能力來尋找建立聯繫的方式。

3.出手協助協助失智症患者與他們的照顧者,處理交通、購物等日常活動。無時無刻都在工作狀態的照顧者,可能會難以處理這些事。 

4.提供喘息機會接手照顧病人,讓照顧者出外用餐、跑腿、看電影,或是其他可以讓回復活力和精神的事。

 5. 支持並推廣阿茲海默症的認知、早期發現和研究這些做法有助消除對失智症患者和照顧者的恐懼和退避,也能讓他們擁有更多尊嚴、福祉,以及更好的生活品質,大大改變他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