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人心惶惶,特別是有一些憂鬱症、焦慮症患者愈看新聞愈害怕,甚至不敢出門及回診就醫。醫師提醒患者一定要規則服藥及就診、盡量減少接觸疫情訊息、保持正常規律的生活,並且多運動、做有興趣的娛樂,轉移對疫情的注意力。
醫師提醒 減少接觸疫情訊息
台灣精神科醫學會前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賴德仁指出,國內重度憂鬱症、焦慮症患者約占3%到5%人口,輕度也有10%,這些患者在病情未完全改善前,面對疫情會造成病情更惡化,出現失眠、胸悶、心悸,滿腦子的悲觀想法,甚至有患者怕上醫院被感染,有10%-20%的患者未規則回診。
賴德仁表示,患者如果自我察覺因為整天看疫情報導,出現焦慮、心悸、無助、無望、負面思考,一直很緊張、無法放鬆、影響晚上睡眠等症狀時,一定要積極回診。
賴德仁說,門診近半數的患者一被問到有無旅遊史時,就露出十分驚恐的表現,直呼:「嚇都嚇死了,我不可能敢出國!」他們表示,看了新聞很難過,但又忍不住要看,但看了又覺得很焦慮。因此他建議,疫情新聞可以偶爾看,同時要多運動和娛樂、生活作息正常。
規律生活多運動 轉移注意力
另外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思考方式較封閉,不太配合防疫措施,以及雙極性疾患(俗稱躁鬱症)的病患在春天容易躁症發作,覺得自己不會生病、不戴口罩、不洗手,情緒亢奮也愛趴趴走,賴德仁呼籲周遭親友,要重複提醒患者相關防疫作為,以免成為防疫破口。
至於一般民眾如果太擔心疫情,出現焦慮、失眠症狀,也應學習調適壓力,除了遵循政府發佈的防疫準則,也應該「讓自己好過、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減少接觸疫情訊息」,建議每天收看不超過1個小時,避免睡前聽聞疫情,另外要「多運動」,嘗試完成「過去想做,卻沒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