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過動症? 先看有無發展遲緩

失眠、憂鬱、身心症、專業心理諮詢

一個台中人安全且暖心的避風港,幫助您卸下重擔、迎向輕省自在人生

常有家長詢問,1歲半到2、3歲的孩子,整天跑來跑去、停不下來,到底是不是過動?其實,孩子若發展正常、學習力正常,且可專心玩喜歡的遊戲,多半並非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只是比較活潑而已。

許多人常誤以為,過動症患者必定很好動,其實過動只是症狀之一,還須看孩子有無不專注、衝動控制的問題,有些病童、尤其女生,並無明顯過動症狀。而且,人類腦部與專注力發展有關的額葉,發育比其他區域慢,5、6歲以後才較能發揮專注力的功能,因此學齡前孩子較少被診斷為ADHD。

要診斷ADHD,必須符合以下條件: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等症狀已明顯干擾孩子的社交、學業等功能發展,且持續存在;這些症狀會在2種以上情境表現(如在家裡和學校都如此);某些症狀在12歲以前就被發現;這些症狀並非由其他精神疾病引起,例如孩子有分離焦慮,在學校一直想媽媽、無法專心,就非過動症。

不過,有些幼兒根本還沒上學,無法定義這些症狀是否在2種以上情境表現,即使上了幼稚園,多半也只是吃點心、玩遊戲,很難用成績或學習力判斷有無ADHD;因此,要診斷學齡前孩子的ADHD,醫師通常會先看是否有發展遲緩的問題。

語言發展遲緩 ADHD機會較高

有研究指出,小時候語言發展遲緩,日後被診斷出ADHD的機會較高。氣質方面,孩子若有明顯衝動控制不良,常出現危險舉動,也可能先被診斷為情緒障礙。

動作控制方面,ADHD的孩子協調能力可能較差,經常跌倒或被認為笨手笨腳,有些人是真的動作發展遲緩,有些則與不專注相關。若幼童因ADHD無法專注學習,未能學得同齡者應有的知識,也可能被視為認知能力遲緩。

若以大人的標準來看,幾乎所有學齡前兒童都可能表現出ADHD的行為或症狀,像是注意力不足、過動和衝動等。事實上,隨著孩子長大,腦部逐漸成熟,這些行為也會受到控制,這本是幼兒正常發展的一部分。相對地,患有ADHD的兒童則不會如此,隨著年齡增長,他們和正常兒童的差異只會越來越明顯。

所以,要確定有無ADHD,長期追蹤是很重要的。且家長應認知,遊戲是兒童學習的主要方式,如在玩積木中學習精細動作、玩扮家家酒中學習社會人際互動,而體力和運動的訓練,多半就靠東奔西跑。因此,當孩子認真活動時,家長應該高興,而非懷疑孩子過動。

孩子認真活動 家長應該高興

不過,孩子若有明顯發展遲緩問題,仍應就醫,原則上,醫師對1-3歲幼童不會太快直接診斷ADHD,4-5歲的幼兒更會謹慎評估。學齡前期孩子若被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通常症狀已相當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