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照顧失智婆婆的周小姐,7年前,爸爸也失智;周小姐說,父親失智後,不僅性格大變,只要沒有人在一旁提醒,連跨過房間的門檻都會跌倒,24小時都要有人跟著,主要照護的媽媽,一度累到想自殺。
周小姐的婆婆因為失智,常常吃過飯卻仍以為自己還沒吃;7 年前周小姐的父親也被診斷罹患失智症,漸漸喪失語言及認知能力。周小姐說,父親本是小學老師,後來卻連「雙十節」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也常因此惱羞成怒,跟母親口角,弄到一家人心力交瘁 。
同時因為記不起他人的臉孔,父親變得退縮、易怒,他不願意出門,也不准母親外出;再加上自理能力越來越差,不會自己洗澡,連走過房間的門檻,每一次都要旁人提醒才不會絆倒,讓陪著關在家裡的母親快窒息了,越來越憂鬱,甚至曾經想自我了斷。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也說,失智症常伴隨著幻覺、妄想、搬東西、打罵人等行為問題,連洗澡也不能乖乖洗,有的家屬甚至得戴安全帽、穿雨衣全副武裝幫長輩洗澡,很多狀況讓家屬因此焦慮、失眠。
有不少老奶奶也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反應,先生失智後硬要有性行為,動作也很粗暴,讓已經多年沒有性生活的老奶奶很痛苦,而這種壓力,卻連對孩子都說不出口。
甚至有些女兒照顧父親,因為長得像媽媽,爸爸分不出來,還對女兒毛手毛腳。湯麗玉說,一般臥床老人的照護多半是翻身、避免長褥瘡等工作,但失智長者的照護需求大不同,照護者勞力之外,更加勞心,外人很難體會家屬長期累積的壓力,也因此更需要政府提供的照護福利服務。
引自:http://udn.com/NEWS/HEALTH/HEA2/49485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