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律神經失調的3大迷思,專家來破解!

失眠、憂鬱、身心症、專業心理諮詢

一個台中人安全且暖心的避風港,幫助您卸下重擔、迎向輕省自在人生

70524bc0 094f 11eb b93f 5d3e428cfd37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fbe4ea81fa29bd412fdd6a4dd865d6bb

作者/王健宇  整輯/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文章&圖片出處/摘錄自出色文化《醫生說你根本就沒病:只是自律神經失調》

Q1:自律神經失調又稱精神官能症,是一種精神病嗎?

有病人說他一聽到醫生談到「自律神經失調」這個詞彙,回家上網查,發現不得了,竟然又稱為「精神官能症」,問說這和電視劇中的「思覺失調症」是不是相同的疾病? 

醫學上的「精神科」,現在常稱為「心理科」或「身心科」,常見的重大精神疾病包括: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妄想症、憂鬱症、雙極性情感型精神病(舊稱躁鬱症)等。在電視劇或報導中所見的患有幻覺、幻聽或被害妄想的思覺失調患者,是大腦裡的功能運作、神經傳導和結構出現極大的障礙,在治療上會比較複雜;而包括思覺失調症在內的精神疾病,常常會有「缺乏病識感」、「分不清現實和想像」的狀況。

尤其在沒有病識感的情況下,病情不穩定時,面對照護自己的人,卻不存在有被照顧的感受,如果不積極就醫治療,病情持續惡化, 可能造成自我、週遭的人或社會的傷害。經過正確的醫療處置,病情則能有效控制,病人也可以回到社會,正常社交、工作。

「精神官能症」雖然也跟上述病症被歸屬在精神科、身心科或心理科的看診範疇裡,但行為和正常人並不會有太大不同,對生活有自理能力,也多具有病識感和現實感。病患會有緊張、焦慮、鬱悶、煩躁、不安等心理症狀,主要是因為壓力而導致心理失衡,包括焦慮症、輕度恐慌症等。

而「自律神經失調」在這類心理疾病中是最輕微的一種,因此, 我們不妨把它當作一個探索精神狀態的初期生理指標,最不需要的就是擔憂、害怕或抗拒,而是要認真找出潛在病因並積極改善。

Q2:這種病會不會跟著我一輩子?有可能治好嗎?治療期需要多久?

自律神經失調雖然不是嚴重致命的疾病,但確實讓許多人感到困擾,甚至痛苦。

「我到底是什麼病?」 

「我是神經病,還是精神病嗎?」 

「我是該看神經科,還是精神科,或是家醫科?」

「我的病會好嗎?」 

「我的病要多久才會好?」 

「我的病要吃藥嗎?」 

「藥要吃多久?」 

「藥有什麼副作用?」 

「藥吃久了,會不會老年癡呆?」…… 

以「我的病」、「我的藥」、「為什麼」的一連串的提問,常讓醫師招架不住。也因為了解大家希望解除「自律神經失調」的渴望, 才有這本書的誕生。

但也請各位想想,從一個健康正常的狀況,到身體有點不舒服, 再到有明顯不適,最後終於來到醫療院所,找醫師問診,這中間經歷過多少漫長的時間?身體的神經系統從原有穩定狀況一點一滴地逐漸轉變為失調,到底已經被破壞多久了? 

所以,請放慢腳步,給自己多一點時間,來聽醫生的建議吧 ! 

請放慢腳步,給自己的身體多一點時間,來恢復吧 ! 

談到治療成效,很重要的關鍵是病患配合的意願。

每次說到這,病人都會回答:「有哦 !王醫生,我都有照三餐吃藥耶。」但是這還不夠呀,遵循醫囑服用藥物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搭配「調整自我」的行動,包括你的生活作息和心情調適。

如果病人只是準時就診、準時吃藥,自身卻不努力自我改善,最多只能達到勉強六十分的成績,這種效果也不是大家能接受的,病人總以為吃了藥就應該有百分百效果,結果不如預期,又開始找下一個名醫。

身體是可以好轉,這些病也有根除的可能,重點在於你願意回頭檢視造成不舒服的根本原因嗎?願意針對病因去修正自己的生活型態嗎? 

Q3:自律神經失調該看哪一科?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既然是全身性的,從內到外,從頭到腳,都有可能發生,因此建議病人先到家醫科、一般內科、或內兒科就診, 把可能的相關疾病先做排除,最好是你最常、最習慣去看的醫生,並且是有檢查儀器與設備的基層診所。

舉例來說,病人若有胸悶或胸痛現象,雖然病因多元,通常會先擔心有心臟、肺部方面的問題,當做完相關檢查,並排除可能性之後, 醫師認為病患有需要再到心理科或身心科做諮詢時,便會開立轉診單至醫療院所轉診就醫;若是做完檢查發現指數都正常,如果醫生沒有針對病因做特別說明時,病人也可以主動詢問接下來可以去哪個科別求診。

在臨床上看到太多病人發生不適之後,一開始都選擇先到大醫院的各大內科巡迴一次,找不到病因的情況下,又到醫學中心再巡迴一次,重覆折騰一遍後,答案依舊不知,心情更鬱悶,對病情的改善完全毫無幫助。另一方面,若是在基層診所做心電圖或X光檢查,有些最快二十至三十分鐘便可知道結果;一般在大型醫院進行檢查,需要等一、兩週,才能回診看報告。

試問,這段時間內能忍受等待答案的煎熬嗎?也許有的人本來病情不嚴重的,可是當心情因為擔憂、不安而起起伏伏時,病情是不是會加重? 

在門診就看過這些現象,病人因為最近一、兩個月胸悶、胸痛來就診,訴說著自己如何不舒服、全身無力,可是一等檢查做完得知身體沒有大礙後,走出診間時,卻明顯地元氣恢復一半以上;還有病人述說胸口悶悶的,先請病人伸出右手讓我量脈搏,一檢查心跳發現每分鐘已超過九十,他本來無感,還問我說「王醫師,你會把脈喔?」 當聽完我說心跳過快後,須安排心電圖檢查。檢查當下,則心跳次數上升到一百,接著再做一次,心跳又升到一百二十以上。

這說明什麼?代表這個病人對緊張、害怕等負面事物的承受度是比較低的,也就是他並不屬於神經大條、遲鈍的性格,而是「太太…… 太敏感」了,也太負面了。

基本上建議,不需要一有不適症狀,就往大醫院甚至醫學中心跑,自覺有必要到醫院做檢查的話,先向熟悉的基層醫師,也就是家庭醫師來詢問。如果症狀比較多樣化,在健保制度下,進行一系列檢查,可能橫跨不同科別,耗時又傷神,這時不如自力救濟,尋求自費的健檢中心,將基本的檢查一次做完,盡快獲得初步答案,無論病情或心情才能及時得到舒緩。

自律神經失調該看哪一科?簡單的說,尋找有設備的診所,尋找你能溝通的醫生,先排除身體問題,再進行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