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脾氣是生病了?情緒起伏大就是躁鬱症?|好心肝·好健康

失眠、憂鬱、身心症、專業心理諮詢

一個台中人安全且暖心的避風港,幫助您卸下重擔、迎向輕省自在人生

出處/全民健康基金會

人有七情六慾,每個人每天的心情都不一樣,然而當情緒波動的幅度過大,影響生活和人際關係,就不能只單純當成心情不好了。情緒起伏到什麼程度需要就醫?躁鬱症治得好嗎?家人能幫上什麼忙?

好心肝門診中心身心科特聘教授、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胡海國表示,一般人的情緒起伏通常受環境影響,每天的經歷不同,自然會影響心情,這是正常的情緒變化。一般人通常也能掌控情緒,伸縮自如,情緒高低變化不會太過度,然而躁鬱症患者不同,他們因腦部掌控情緒的機轉「不聽話」、不受控制,因此無法掌控情緒起伏,情緒波動的幅度會非常大。

體質因素約可解釋6成躁鬱症病人發病的原因。研究發現,染色體上有許多基因變異的組合,會影響情緒變化的機轉,而有些人掌握情緒的機轉比較脆弱,雖不見得一定會發展成躁鬱症,但情緒波動比一般人大,時而高昂、毛躁,時而低落,比如才剛跟朋友約好去玩,又突然不想去了。

如果有這樣的體質,加上環境因素影響,就可能誘發疾病。比如從小到大的創傷經驗、持續的壓力或困擾沒有減輕或排除,現在的生活又很忙、壓力大,腦功能被擠壓、沒時間休息,就可能發病。

躁鬱症主要靠醫師問診,醫師會從病人的行為、思考、情緒等面向綜合研判。

典型的躁鬱症會躁症、憂鬱症輪流出現,可能先鬱後躁,或先躁後鬱。患者在「躁」的狀態時,常有多話(甚至夜裡不睡,不斷找人講話)、情緒高昂、過度自信、說大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行為衝動(比如衝動購物、投資)等表現,有時病人很享受這種狀態,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處在「鬱」的階段時,則顯得鬱鬱寡歡、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缺乏自信。

躁鬱症可分為兩型:

第1型躁鬱症:嚴重的躁及鬱,循環發生。

第2型躁鬱症:憂鬱較明顯,躁症很輕微,易被忽略。

輕度躁鬱與重度躁鬱的差別,主要是看患者的主觀感受,以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輕度躁鬱症不致影響工作、生活,但重度躁鬱可能會產生幻聽、妄想、脾氣暴躁,甚至有暴力行為,嚴重影響生活與人際關係。

躁鬱症可能分布在各年齡層,成年人居多,可能跟生活和工作壓力大有關。也有部分年長病人是在中風、腦傷後發病,因為腦部保護機轉變弱,躁鬱症因而發作。

躁鬱症的盛行率約千分之1,幾十年來沒有太大變化。男女比例差不多,也有研究顯示,輕度躁鬱症患者以女性稍多,可能跟荷爾蒙變化有關。臨床上的確會看到一些女性,因沒耐心、控制不了脾氣,打罵小孩,親子關係不佳而來就醫。

躁鬱症也常跟藥癮、酒癮共病,藥癮、酒癮可能加重躁鬱症的症狀,變成惡性循環,需要一併治療。

躁鬱症也可能跟思覺失調症共病。研究發現,躁鬱症患者家族中有思覺失調的機率較高,而思覺失調患者家族中有躁鬱症的機率也較高。不過同時有兩種疾病並不代表難治療,預後其實比單純罹患思覺失調症好。

躁鬱症需要用藥物治療,不能單純靠心理諮商。在急性發作的階段,需要用抗躁或抗憂鬱的藥物,等進入慢性期,症狀較緩和,仍需用穩定情緒的藥物,減少復發機會。即使是輕躁,也建議用藥,讓高昂的情緒降下來。

找到並處理壓力來源也很重要。學習觀察自己的情緒,哪些人際關係的糾結、生活或工作壓力可能觸發情緒劇烈波動,要盡量避免。也要慢慢了解自己的腦功能可能比較脆弱,想想怎麼安排生活對頭腦好,較不會觸發情緒擺動的幅度。

家人的陪伴是躁鬱症患者治療之路上的助力。當病情輕微時,家人感覺到他情緒起伏大、不尋常,可以聽聽他的心聲,把壓力釋放出來,引導他解開人情世故的糾葛,能放下就放下,幫助情緒穩定下來。

如果狀況沒有好轉,建議家屬陪同就醫,盡量找機會跟醫師單獨說話,把對患者日常生活的觀察告訴醫師,這樣有助診斷。

當患者的症狀更嚴重,晚上精力百倍,不停找人說話、易怒、衝動投資或購物,甚至暴力傷人,如果患者還是沒有病識感、不願就醫,可能必須考慮強制就醫,住院治療。

如果患者願意配合,持續接受治療,躁鬱症是可以治癒的,但需要治療多久因人而異。家人的支持、協助格外重要,比如太太生病,先生多幫忙分攤照顧家庭、子女的責任,減輕太太的壓力,對她的復原會有幫助。

躁鬱症有家族遺傳的傾向。嚴重的躁鬱症患者,家族中也出現躁鬱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倍。如果父母罹患躁鬱症,孩子有15%的機率也有躁鬱症。

了解情緒是每個人的人生功課。比如,什麼是情緒的常態變化?自己會不會沒有遇到什麼事,可是情緒波動卻還是很大?這樣的自覺、關照可以幫助自己注意到情緒的變化。如果情緒波動超乎尋常,可考慮尋求專家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