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7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報導 安眠藥歷史要回溯到上千年前,從希伯來人的歷史就有記載,紅酒、鴉片、薰衣草、桔梗有助於睡眠,一百年前從鴉片中提煉出鎮靜安眠的成分。爾後有紅中、青發、白板等巴比妥鹽類的鎮靜安眠藥物,但這些都是毒品,深植「安眠藥會上癮」的觀念。
Q1.安眠藥和鎮定劑、肌肉鬆弛劑有何不同?
分享三軍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毛衛中表示,只要有鎮靜安眠作用的藥物,都可以稱作廣義的安眠藥,包含抗焦慮、肌肉鬆弛及抗癲癇作用,鎮定劑指的是其中的抗焦慮劑。但40%失眠民眾合併有精神科疾病,例如焦慮、憂鬱等;30%的民眾則合併有內外科疾病,例如心臟病患會胸悶、氣喘者會呼吸不順暢、攝護腺肥大患者夜間頻尿等,造成睡不好、失眠;另外30%則是沒有特定原因的原發性失眠。
所以失眠困擾達二至四周的民眾最好就醫了解原因,在各種非藥物治療,例如放鬆、運動、睡前不滑手機等都無效後,才會考慮使用藥物治療。
Q2.新一代安眠藥和傳統藥物的差異?
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陳錫中說,晚近60年,開始出現苯二氮平類(BZD)鎮靜安眠藥,也就是所謂「傳統的」安眠藥。這類藥物包含有抗焦慮、肌肉鬆弛、抗癲癇作用,視劑量調配展現不同的主要功能,也因此副作用較多,如引起白天嗜睡、反應變得遲鈍、有些出現記憶力變差或心理依賴的現象,常見的有酣樂欣(Halcin)、樂得眠(Loramet)、悠樂丁(Eurodin等)。 陳錫中說,1980年代出現新一代的鎮靜安眠藥物,為非苯二氮平類的「Z家族」藥物,作用機轉較為單一、藥效溫和安全,比較不會影響到睡眠以外的身體機能,常見如史蒂諾斯、宜安眠、入眠順等。要注意的是,最終目的仍是減藥甚至停藥,而此類藥物因為依賴性低,更適合逐漸停藥。
Q3.失眠狀況改善,就可以馬上停藥嗎?
「擅自停藥可能出現反彈性失眠。」毛衛中表示,服用鎮定安眠藥需要按步驟逐漸停藥,否則容易出現戒斷症狀。因為身體習慣服藥才睡,突然停藥可能會使當天失眠的情況更嚴重,造成心理恐慌,感覺「不吃藥不行」反而服用更多藥物,造成心理對安眠藥物的依賴更深。所以用藥一段時間,失眠狀況改善後需要減藥,一定要跟醫師討論。
Q4.褪黑激素是甚麼?是安眠藥的一種嗎?
毛衛中說,安眠藥皆為第三級或第四級的管制藥品,只有醫師處方可以開立;非管制類的藥品則有「褪黑激素」,通常分為動物提煉及化學合成兩種。前者2005年在美國上市,可以在藥妝店購買;後者則在台灣可以購得,較為昂貴。這類藥物主要作用在大腦的褪黑激素受體,所以作用範圍小、可能較為安全。 「褪黑激素是調整作息而非治療失眠。」陳錫中提醒,褪黑激素會釋放睡眠訊號,可幫助調時差或調整輪班工作者的睡眠時間。但慢性失眠的原因是害怕睡不著的心態,所以服用褪黑激素不見得有幫助。 另外,因為褪黑激素代謝快,效果不持久,國外雖然是食品,可是萃取源不清楚,成分安全性、劑量及安全性都還需要長期的觀察及研究,建議就醫了解失眠的原因,自行購買藥物不見得能對症下藥。
Q5.抗組織胺藥物也會讓人想睡,能當成安眠藥物嗎?
陳錫中說,另有些助眠藥物不一定是鎮定安眠藥,如藥妝店買得到的是抗組織胺,主要的適應症是流鼻水、止癢,但吃了也會想睡覺。因為組織胺是大腦內負責清醒的其中一個神經傳導物質,所以有藥廠發展成幫助睡眠的成藥,但因為耐受性問題,吃了四天後就無效。